第三百四十八章:洞察1切,无所遁形(2 / 2)

他太激动了,也太高兴了。

他说道:“秦祖来,你做的很好,很好!”

“我大唐有你这样的人,当真是乃我大唐之幸,江山之幸,百姓之幸啊!”

李二这一次,毫无任何保留的夸赞着秦祖来。

而其他官员,也是纷纷点头。

而周围的百姓,更是在此时爆发出了滔天的惊呼声。

他们之前只是听说过秦祖来的传说,而今天,却是亲眼见证秦祖来如何为大唐解除危机。

如何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的!

这一切,都让他们内心无比的激动,无比的兴奋。

也让他们对秦祖来,更加崇拜了起来。

所有人都知道,今天过去,秦祖来之名,将会彻底名扬四海,这是比之前,更大更可怕的名气和声望啊。

秦祖来对众人的欢呼燕雀,也只是微微一笑,神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
因为他知道,今天的事情,这才刚刚开始。

吐谷浑,只是一个开始罢了。

这盘棋,还远远没有结束。

长孙无忌忍不住问道:“卢十三,你究竟带回来了什么东西,让切尔顿都紧张成了那样?”

众人也都是好奇的看了过去。

卢十三轻轻一笑,说道:“其实也不是什么,就是一堆令牌罢了。”

“不过这些令牌的持有者比较特殊,有白兰羌的首领,也有他们吐谷浑偷偷潜入羁縻州的人。”

“所以切尔顿,再看到那些令牌,便顿时明白了所有的事情。”

“毕竟,如果我们没有识破他们的阴谋,没有解决那些谋反作乱的家伙,也不会拥有他们的令牌,不是吗?”

这一下子,长孙无忌等人彻底恍然大悟。

直到这一刻,他们终於明白了。

他们都忍不住看向秦祖来,李二也是一样。

秦祖来,又一次立了大功啊!

至於吐谷浑使臣切尔顿,刚刚还无比嚣张,无比得意的他,此时却依然没有人继续关注他了。

吐谷浑的诡计,又失败了。

被秦祖来,再一次的给粉碎了!

而这一次,他也就再也翻不起一点风浪了!

之前他嚣张,那是他仗着白兰羌的谋反而已。

可是现在,大唐的地界里面,他已经是没有任何资格再嚣张了。

秦祖来看向脸色苍白,毫无一点生气的切尔顿,笑着说道:“切尔顿,你可还记得本官刚说过的话吗?”

切尔顿下意识看向秦祖来。

秦祖来淡淡道:“本官说过。今天你就会和你的同僚一样,进入我大理寺的大牢里面,从此生死都不由你,生不如死!”

“怎么样?这一局,赢得,是本官吧?”

话音落下,切尔顿猛的抬起头,脸色骤变。

他摇着头,说道:“你们不能够这样子对我,我是吐谷浑的使臣,你不能够这样对待使臣!”

“使臣?”

秦祖来冷笑一声,“吐谷浑一而在,再而三的挑衅我大唐的底线,你们不能将我大唐当成朋友,我大唐,又何必将你们当成睦邻呢?”

“你们如此挑衅我大唐,那就是我大唐的敌人!”

“所以,你也是敌人!”

“今日,本官粉碎了你们吐谷浑的阴谋,但是这事绝对不会就此结束,我大唐,绝对会像你吐谷浑要一个交代的!”

“若是你们吐谷浑,不能给我大唐满意的答覆……”

秦祖来冷哼道:“那我大唐,就会让你吐谷浑,知道什么叫做,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!”

切尔顿脸色顿时大变,他不顿时变得惊恐不已。

而李二,则是内心猛然一震。

“犯我大唐者,虽远必诛……”

“没错,犯我大唐者,虽远,必诛!”

李二冷声说道:“切尔顿,朕会立即派人向你吐谷浑招一个交代的!”

“你就祈祷你吐谷浑可汗,不要太蠢!否则的话,大唐藏刀已久,不会介意向你吐谷浑开刀的。”

切尔顿顿时心都凉了一半。

遭了,这下子,他真的知道要遭了!

大唐这次,是认真的!

吐谷浑这次,是偷鸡不成蚀把米,要麻烦了!

李二冷哼一声,一摆手,说道:“将他压下去。”

切尔顿顿时就被禁卫给带了下去。

李二又看向那台上那失魂落魄,背叛了大唐,连祖宗都抛弃了的慕言昆西。

冷声道:“慕言昆西,你既然自己下不去手,那么朕让人帮你吧。”

“既然签订了生死状,输,那就要死!”

“敢来挑衅我大唐的底线,就要有死的觉悟!”

李二一摆手,说道:“来人,将他拉下去,砍了!”

慕言昆西脸色苍白,他摇着头,不断祈求。

他后悔了,他不该找秦祖来的麻烦,不该来找大唐的麻烦!

只是很可惜啊,这个世界上,就没有后悔药。

慕言昆西被拉到了下台下,很快就被禁卫统领砍了一刀,砍掉了脑袋。

鲜血顿时溅射得,满地都是。

今日,终於出现第一个死亡之人了。

而秦祖来相信,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!

长孙无忌等人看到这一幕, 心里皆是止不住地感叹。

谁能够想到,一个看似要将大唐年轻一代踩在脚下的文斗,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可怕的秘密。

若是秦祖来输了,若是秦祖来和他们一样,被比斗的事情蒙蔽了双眼……

根本就没有注意到,其他地方做事情出来,没有发现粮价的变化,从而怀疑的羁縻州事情。

若是秦祖来没有派遣卢十三前往……

只要秦祖来一处没有做好,有一个细节放松了警惕……那么今日,就真的是要糟糕了。

好在,秦祖来一如既往地聪明如妖,洞察一切。

好在,大唐有秦祖来啊!!

这些想法,不仅是长孙无忌有,房玄龄也罢,魏征也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