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9节(2 / 2)

策行三国 庄不周 3586 字 9天前

刘备抚着颌下短须,眼神闪烁,想了想,点了点头。太史慈还没说话,关羽便哼了一声:“坐井观天之辈,他懂什么!玄德,休听他胡言乱语。”

刘备不说话,只是目光炯炯地看着太史慈。太史慈接着说道:“云长所言甚是,关长史囿于私见,知其一而不知其二。府君想想,府君杀人之前,涿郡世家可有依附府君的?”

刘备苦笑,不置可否。这件事其实不用讨论,反正他已经回不了头了。“子义,袁谭率援兵至此,我该如何应对?”

“袁谭不足为忧。”太史慈扬扬手。“府君想想,他连汝颍系都无法安抚,连冀北世家都无法容纳,又能接纳多少幽州世家?不过一时之计耳。常言道,以利交者,利尽而交绝。袁谭囊中羞涩,他根本没有实力来安抚幽州世家,反倒会从幽州世家手里拿起一些钱粮。幽州世家不明事理,被他四世三公的名声所惑,时间长了,他们自然清楚。”

刘备眼珠一转,不禁抚掌而笑。对啊,袁谭哪有钱?他现在全靠冀南世家撑着呢。幽州世家真是傻啊,带着钱粮去投奔袁谭,只为了那一点虚名。这些蠢物,该杀!

“只是如今袁谭钱粮充足,又多了不少人马,我当如何破之?”

太史慈笑了。“府君稍安勿躁。兵多未必有用,有时候反而会成为累赘。府君当年迎战黄巾,百战百胜,难道是因为兵多?甲杖不全,训练不精,一群乌合之众耳,纵使十万又如何?袁本初当初为盟主,拥兵十余万讨董,何尝有胜绩可道?将军部下人马虽不多,却训练有素,两年前曾在此大破麹义,这两年在渔阳苦练不缀,战力更强于当时。袁绍官渡惨败,十万精兵过河者不过万余,今日袁谭复来,也不过送府君一份功劳而已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:“麹义已然战死颍川,袁谭麾下还有人能和麹义相提并论吗?”

刘备连连点头,心中大定。袁谭不如两年前的袁绍、麹义,他却在渔阳休养生息了两年,兵精粮足,士气又高涨,何必担心袁谭。就算袁谭有百般妙计,如果不能在战场上取胜,终究是纸上谈兵耳。

“照子义这么说,我们……杀上去?”

太史慈点点头。“狭路相逢勇者胜,府君麾下有云长、益德这样的万人敌,何惧袁谭?吴侯当年在任城迎战袁谭时,身边不过义从步骑五六百人,一战而胜,生擒袁谭。袁谭逡巡不前,看似持重,其实胆怯,与当年袁绍讨董时拥兵不进如出一辙。”

刘备眉梢渐渐扬起。他觉得太史慈说得有道理,人多就有用吗?事实证明,训练有素的精兵可以一当十。两年前,他新兵练成就能击退麹义,如今又训练了两年,新兵成了老卒,他还怕袁谭不成?说到底,袁谭就是个世家子弟而已,他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战绩?根本没有。

关羽也心动不已。他慨然道:“玄德,阻援本是我的任务,如今袁谭已至,就由我来迎战吧。有子义助我,我有把握取胜。”

刘备反复权衡,觉得此计可行。关羽求战心切,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,这次有太史慈助阵,不妨让他上阵。如果能一战击败袁谭,涿郡就是囊中之物,甚至整个幽州都会向他低头。万一败了,有他亲自押阵,也不至于大败,就让关羽尝点苦头,去去傲气也是好的。

刘备和关羽、太史慈反复商量了一下,又迅速回营,召集张飞、田豫、阎柔等人商议。张飞、田豫都参加过上次的战斗,也觉得以关羽、太史慈之能对付袁谭没什么问题,纵使不胜,也不太可能大败。只有阎柔提出,他愿意率部赶到前面,为关羽掠阵,传递消息。

刘备答应了,让他和赵云各率千骑协助关羽,如果关羽击破袁谭,他们就趁势掩杀。如果关羽作战不利,他们就接应关羽撤退,以免发生重大意外。太史慈死了没什么关系,关羽死了,等于折他一臂,他可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。

赵云、阎柔领命。

关羽也欣然同意。他对阎柔印象一般,但他相信赵云的实力。上次迎战麹义时,赵云就曾接应他,并与张郃交手,不仅武艺过人,更有优秀的统兵能力,有他助阵,此战必胜。

商量妥当,关羽归营,安排行军次序,太史慈当仁不让,再次担任前锋,与公孙续率领骑兵居前,直往巨马水而去。阎柔再次主动请缨,要求与太史慈一道。关羽虽然不悦,太史慈却无所谓,爽快地答应了。

第1766章 化胡说

出了关羽的大帐,太史慈停住脚步,一手摩挲着腰间佩刀的刀环,一手摸着胡须渐生的下巴,笑盈盈地打量着阎柔。阎柔心中一凛,下意识地撤了一步,左手握住了战刀的刀柄,抽出半截长刀,眼神警惕地盯着太史慈。

太史慈无声地笑了。他上下打量着阎柔。“阎兄,我们之前见过吗?”

见太史慈并无拔刀之意,阎柔暗自惭愧。这是在关羽的大营里,太史慈怎么可能突然袭击自己,是自己太紧张了,露了怯意。这也难怪,有刘备的提醒在先,他不能不对太史慈多加提醒。

“若太史兄说的是合兵之前,我想我们应该没见过。”

太史慈微微颌首。“那么,我们有恩,抑或有仇?”

阎柔冷哂道:“既然连面都没见过,自然谈不上有恩,更谈不上有仇。太史兄,我只是久闻你武艺高强,战无不胜,想与你并肩上阵,见识一下你的本事罢了,并无他意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太史慈哈哈一笑,又道:“你是想见识我的武艺,还是想见识我临阵用兵的本事?”

阎柔一愣,随即眉梢扬起,向后退了一步,手再次按上了刀柄,做好了拔刀的准备。“两者皆可。如果太史兄愿意指点一下我的武艺,我感激不尽。”

帐门一掀,关羽和赵云先后走了出来。关羽沉着脸,厉声喝道:“阎柔,你如果想找人比试武艺,关某随时可以应战。”

阎柔也沉下了脸,盯着关羽。“久闻将军武艺高强,青龙偃月刀无坚不摧,柔倾慕已久,若能领教将军的武艺,纵死不辞。”

关羽冷笑一声:“指点你的武艺,何须青龙偃月刀。”他从一旁当值的亲卫士腰间抽出长刀,走到空处,不丁不八的站定,向阎柔招了招手,神情轻蔑。阎柔大怒,正准备拔刀出鞘,太史慈一个箭步抢了过去,暴怒之际,阎柔精神高度紧张,见他身形一动,阎柔就做出了反应,撤步后退,却还是慢了一步,被太史慈握住了手腕。阎柔大惊,连挣了两下都没挣脱,后背顿时出了一身冷汗。

武艺高下,一在于力量大小,二在于速度快慢,有此二者,才谈得上技巧之类。太史慈不仅速度快,而且力量极大,他纵是身法灵活,也不过避得一时,拖延些时间罢了,想要反败为胜却是千难万难。

阎柔脸上红一阵白一阵,后悔莫迭。今天有些冒失了,不该当面向太史慈挑战,更不该与关羽发生冲突。这两人都是绝顶高手,自己对付不了任何一个。

太史慈没有看阎柔,身形微转,将阎柔挡在身后,却握着着阎柔的手腕不放,朗声笑道:“云长兄,你这是担心我不是阎兄的对手吗?”

关羽凤目微挑,虽然看不到阎柔的动作,却看到阎柔脸色难看,知道两人实力悬殊,他已经为太史慈所制,便没了兴趣。他对阎柔并无成见,只是见阎柔一直有意无意的针对太史慈,他心中不悦,这才借着阎柔向太史慈讨战的由头,想要教训他一番。太史慈这么说,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。

“子义何出此言。我并非要抢你的风头,只是阎君在我的营中挑战,我不能不应。既然子义坚持要战,那我等等便是。”关羽将战刀扔给亲卫,扫了阎柔一眼,眼神讥诮。“关某随时恭候。”

太史慈哈哈一笑,伸手揽住阎柔的肩膀,向关羽扬扬手。“云长兄不喜人在帐前吵闹,我们便出营去战。”拉着阎柔便走。阎柔虽然不愿与他勾肩搭背,却也不想与他撕破脸。他也看得出来,关羽对太史慈多有回护之意,若非太史慈中间阻拦,关羽绝不会罢休。而与关羽交手,他是一成胜算也无。他在刘备军中早有耳闻,关羽好胜心强,即使与张飞交手也不会留力,挟怒而战,更有杀心,他就算不死,至少也要受伤。大战在即,他还想看太史慈的实力,不愿与关羽平白交恶,便由着太史慈带出了大营。

赵云一直没说话,看着阎柔被太史慈拽走,他才对关羽说道:“云长,阎柔是来助阵的,这样不合适。”

关羽哼了一声:“助阵?我看他别有所图。他与子义非亲非故,却事事攀扯子义,其心可诛。我若不出言警告,他会以为我眼瞎耳聋,任其愚弄而不知。”

赵云苦笑摇头。关羽也不说话,转身入帐。

出了关羽大营,太史慈松开了阎柔。“去你营里坐坐?”

阎柔愣住了,盯着太史慈看了好一会儿。“太史兄好气魄。”

“我觉得阎兄也干不出下毒或者埋伏刀斧手这样的事。”太史慈哈哈大笑,背着手,缓步而行。“正如阎兄所说,我们素不相识,又无恩怨,你却主动要求与我同行,我甚是不解,战阵凶险,生死只在一瞬之间,欲战必胜,攻必克,必万众一心,生死与共不可。若心怀疑虑,如何能心无旁骛,向死求生?”

阎柔听了,暗自惭愧,是自己心太急,让太史慈看出了破绽。这不仅可能害了太史慈,更会害了自己。太史慈磊落,当面向他挑明,若是换一个心思阴狠之人,脸上装作不知,战阵之上暗下毒手,以太史慈的精妙箭术,他哪里有幸免的可能。

阎柔权衡了片刻,说道:“太史兄,我有一事不解,想向太史兄请教。”

太史慈点点头。

“我听说吴侯曾有杀胡令,要杀尽一切胡人,可有此事?”

太史慈转头看了阎柔一眼,沉默片刻。“对,也不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