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7节(2 / 2)

策行三国 庄不周 4084 字 9天前

“伯志所言有理。”麹义看看沮鹄,挥挥手。“传令荀衍、曹豹,立刻撤退,赶赴襄城,为黄公解围,我负责断后。”他叉着腰,重重的吐了一口气。“孙策骁勇,如果让他衔尾直追,我们的麻烦就大了。”

沮鹄连连点头。麹义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名将,这时候只有他能挡得住孙策,让其他人断后都不行。这次回襄城是进山作战,骑兵也没什么用,留在后面阻击孙策才能发挥作用。

沮鹄生怕麹义待会儿又反悔,立刻拟定命令,催着麹义用印,立刻派人送往各部。命令发出,麹义就下令拔营,安排殿后事宜。麹义担心襄城有失,又让沮鹄先赶回襄城接管城防,并安排一千骑兵护送沮鹄。

沮鹄又惊又喜。麹义这是给他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。荀衍、曹豹都是步卒,速度没有骑兵快,他将是第一个赶回襄城的人,黄琬被困,襄城守军正乱成一团,这时候他代表麹义赶回襄城接收兵权顺理成章,将来救出黄琬,他又是第一功。

“将军,我……”

麹义按着沮鹄的肩膀,用力捏了捏。“伯志,胜负乃兵家常事,黄公尚且被困,你那点事又算得了什么?宝刀需百炼,名将也是如此。你有良将之资,只是缺些磨炼罢了。努力!”

“喏。”沮鹄感激不尽,大声应喏。

第1354章 惊变

孙策、荀衍各乘扁舟一叶,相距数步,谈笑风生。

两人都知道对方的心意,孙策不能攻,荀衍不敢攻,就看谁的后续兵力先到。他们看似轻松,心里却非常紧张。虽然知道对方没有杀意,但双方身后都有数百名弓弩手张弓以待,要是哪个手一滑,说不定就是一场恶战。

相比之下,荀衍更紧张,他不仅要担心远处的弓弩手,还要担心近在咫尺的孙策。虽说两船之间相隔数步,孙策又没有带武器,但他武功高强,杀人未必一定要用刀剑,拳头也可以砸死人,更何况他手里还有一面钢制圆盾。自己虽然也通晓一些剑术,可是他有自知之明,在孙策面前,他撑不了几个回合。

尽管如此,荀衍还要强作镇定,与孙策一本正经地谈天说地,讨论些天下形势。荀衍还大声质问了孙策几句,问他为什么劫掠豫州世家的家产,逼走许劭,又让很多世家背井离乡,有家不能回,好让身后的将士听到他和孙策并没谈什么见不得人事,而是代表豫州世家声讨孙策。孙策心知肚明,非常配合的解释,只是脸上的笑容未免可恶,不像是与一个年长的名士说话,倒是逗孩子玩——明明知道你很幼稚,但我陪你,只要你开心就好。

两人正说着,孙策扬了扬眉。“你那边有消息来了。”

荀衍谨慎的侧头看着身后,一名骑士正从北面飞驰而来,手里举着表示紧急情况的红色小旗。荀衍心中不安,却不肯表露在脸上。“无妨,就算没有援兵,我也有信心守住阵地。”

孙策调侃道:“听起来,你对麹云天没什么信心啊。”

“麹将军是主将,我是副将,他不用听我的命令。”荀衍半真半假,淡淡的说道:“他来,我就迎孙将军渡水,放手一搏。他不来,我就守住阵地,不让将军登岸一步。将军久经战阵,又是主将,击败我也未必就能取胜,若是败了,却是送我一个功劳。”

“你是说麹云天会攻城?”孙策哈哈大笑,摇摇头。“他没有战船,靠架浮桥攻城,和送人头没什么区别。说实话,我对你们挺失望的,六七万大军围一个小小的颍阳城,居然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渡水,白让我紧张了一番。麹云天以善战著称,这可不像他的风格,莫非现在主事的不是他,而是黄子琰那个清谈客?”

荀衍笑而不语。既然孙策还不知道黄琬回襄城诱击黄忠,他也乐得多保密几天,让孙策误以为他们的目标就是颍阳,就是他。孙策想从他嘴里套话可没那么容易。

孙策也没有多问,再次示意荀衍有情况。荀衍转头一看,见骑士已经到了河边,正和他的长史祭允说着什么,祭允不住地往这边看,神情有些焦虑。荀衍心中不安,拱拱手。“看起来是有些情况,需要我回去处理,那我就不陪将军了,以后有机会再向将军请教。”

孙策笑着点点头,眼睛却盯着远处的祭允等人。他能感觉到,颍阳那边一定出了大事,如此抓住机会进攻,也许能迅速击败荀衍。可惜他身边大部分都是骑兵,步卒只有典韦率领的武猛营。武猛营是攻坚用的,对付荀衍有点大材小用,伤一个都是吃亏。

可惜了这个机会。

荀衍回到岸边,孙策也回到东岸,却发现荀衍已经慌作一团。他眼珠一转,立刻下令谢广隆、郭援等十余骑留下监视,其他人赶往临颍方向,去迎董袭。

一声令下,骑士们翻身上马,沿着河边的官道向南急驰而去。

荀衍正在转圈,祭允提醒他对面的异状。他转身看了一眼,见孙策走了,只剩下十几个骑士监视,一时也没多想。他刚刚收到麹义的消息,黄琬被黄忠困在山里了,麹义决定放弃颍阳,赶回襄城,驰援黄琬。除了断后的麹义本部,其他人都急行军,今天必须赶到襄城。

六七十里路,半天时间,虽然有点赶,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,可是黄琬被黄忠困住的消息太令人意外了。荀衍怎么想也想不到会是这个结果。难道不应该是黄忠被黄琬困住吗,会不会是两人都姓黄,传令兵搞错了?

“将军,孙策去下游,很可能是准备渡河。”祭允提醒道。

“啊?啊!”荀衍突然惊醒,这才意识到孙策的用意。孙策没有船,没法渡河,但董袭正赶来,他有战船,可以迅速将孙策等人运到颍水以西。骑兵速度快,多走十几里路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,远比在这里枯等强。一旦骑兵过了颍水,再绕回来,就随时可能发起攻击,他再想安然撤退就难了。

荀衍不敢大意,连忙让人请来指挥胡骑的匈奴将领去卑,请他率领匈奴骑兵沿着颍水下行,监视孙策,尽可能不让孙策渡过颍水,万一拦不住,也要缠住他,不能让他自由行动。

去卑已经接到麹义的命令,负有掩护荀衍撤退的责任,当即应诺,带着两千匈奴骑兵向南去了。荀衍不再犹豫,立刻下令拔营,赶往襄城。黄琬身份尊贵,又是主将,出了这样的事,颍川战场的预定目标已经没法实现,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控制住襄城、郏县一带,最好能救出黄琬。

一万步卒匆匆整队,鱼贯离开,颍水东岸的谢广隆、郭援看在眼中,知道机会来了,让两个骑士去追赶孙策,通报消息,其他人则利用孙策与荀衍说话时要来的那艘小船依次渡过颍水,尾随荀衍而去。

孙策得到谢广隆的消息,又看到对面有骑兵同向而行,心中更加笃定发生了重大转折,只是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。他再次派人通报董袭,让董袭尽快寻找适合渡河的地方,安排步卒到对岸立阵,准备迎战阻击的匈奴骑兵。

传令兵还没走,董袭便传来消息,他即将到达汾丘城,正在安排人渡河立阵,架设浮桥,请孙策尽快赶去。孙策大喜,加快速度,向汾丘急驰而去。

不久,对岸的去卑也收到消息,在下游不远处,有步卒在水边立阵,准备渡水。去卑不敢怠慢,也下令加速前进,抢占有利地形。

双方三千余骑,沿着颍水两岸向前飞奔,烟尘滚滚,直冲云霄。

第1355章 先下一城

汾丘城,颍水西岸。

“快!快!”董袭用战刀敲打着盾牌,大声吼叫着:“你们这些竖子,平时叫起来一个比一个凶,真上了阵,乱得跟鸭子似的,给老子丢脸。快快!将军马上就到了,耽误了将军的事,要你们好看。”

董袭一边叫骂着,一边扭头察看形势,颍水两侧都有烟尘,双方骑士都要赶路。不过颍水东岸有官道,路况要好得多,西岸只有一些小道,而且有些绕,并不是沿着颍水直行。从地图上看,要多三五里路。据临颍的百姓说,这条路是通往西不羹和襄城的,去颍阳通常不走西岸,要么坐船,要么走东岸的官道。

但董袭仍然一声接着一声的叫骂,催促着将士们抓紧时间布阵。他领的是步卒,如果阵势还没布好,匈奴人就冲到了面前,不仅无法完成孙策交待的任务,他的部下也会遭受重大损失,在他身后架桥的临颍百姓也会死伤惨重。

一旦发生这样的事,他的脸就丢光了,只剩下一条路可选:战死沙场,以死谢罪。孙策刚刚夸了他,就出这么大的错,他还有脸活么?

在董袭毫不留情的催促下,将士们像疯了一般,以什为单位,三人在前面拉车,两人在后面推,全力奔跑,比黄牛拉车跑得还快,路面不怎么平,大车丁丁哐哐的乱响,上面的武器、盾牌撞成一条声。什长和四名弓弩手手持武器,在车侧奔跑,随时准备接战。将到预定位置,什长举手大呼。

“停!停!停!”

五个拉车的将士齐声大吼,强行减速,前面的三个将背顶在车壁上,脚用力蹬地,脚后跟铲起了泥土和草屑。在他们的全力配合下,大车稳稳的停在预定位置,迅速和已经到位的大车扣上铁链。

“上上上!”什长大叫着,和弓弩手一起跳上大车,掀起车顶盖,用木棍固定好,与侧壁组成一人高的木盾,三名长矛手在两军之间列阵,两名刀盾手在车后站定,随时准备替补,或是提供协助,为弓弩手运送箭矢,帮受伤的人包扎。当然如果有人想逃跑,他们就是督战队。

一人怯战,十人蒙羞,互相监督、鼓气也是必要的。

将士们忙着布阵,民伕们也没闲着,在淳于重的指挥下架设浮桥。他们不如将士们训练有素,速度慢了很多,眼看着骑士将近,浮桥还没架好,淳于重急得满头是汗。董袭虽然没有骂民伕一句,但他心里清楚,董袭是真的着急,情况也的确危险。如果让胡骑冲杀过来,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于非命,尤其是手无寸铁的民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