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8节(2 / 2)

策行三国 庄不周 4016 字 9天前

袁权安排了两个妇人帮他洗衣做饭,照料他的生活起居,但治标不治本,解决不了他的精神空虚。关毅年老体弱,没有亲人在侧,他全部的心思就在关羽身上。他不了解实际情况,只当关羽功勋卓著,引以为荣,常常把关羽拿出来当榜样。工坊里几乎都是将士家属,知道关羽实际情况的孩子不少,对此很不感冒,经常怼他,好在他耳朵听不清,也不和小儿计较。

看到关羽,关毅心情大好,给孩子们放了假。小孩们一哄而散,偌大的学堂里只剩下关家父子二人。关羽跪在关毅面前,九尺高的庞大身躯缩成一团,饮泣不已。关毅摸索着关羽的脸,笑道:“堂堂丈夫,有什么好哭的,我过得很好,人老了,不是这儿有病,就是那儿有病,很正常。”

关羽愧疚不已。关毅刚到花甲之年,如果不是这些年受苦,也不至于这般体弱多病。他扶着关毅出了学堂,在湖边散步,怕风大,又脱下自己的战袍披在关毅身上。关毅身体原本就不如关羽,又有些佝偻,战袍的下摆快拖到地了,关羽便用手提着,顺手扶着关毅。

父子俩沿着湖边缓缓而行,关羽将自己的打算说了一下,准备带关毅先去南阳,请本草堂的名医诊断一下,后面的话却没说。他不知道关毅的身体能不能承受长途跋涉,先去长安,再去幽州,这一路可不轻松,长安也好,幽州也罢,生活条件都不如南阳,缺医少药,对关毅尤其艰难。军中医匠大多擅长治疗伤伤,对体老体弱引起的各种疾病没什么办法。

南阳倒是有条件,本草堂不仅有名医,还有护士,但将关毅独自一人留在南阳,关羽又不忍心。

忠还是孝,成了他两难的选择。纠结之时,关羽就有点恨孙策。眼前这个局面有一半是孙策造成的。但他又没法完全将责任推到孙策身上,毕竟孙策对刘备仁义尽至,是刘备自己不肯甘屈人下,这才逼得孙策下逐客令。

他本人也有责任,几次冲动都造成了恶劣的后果,刘备落到今天这个局面,他是罪魁祸首。

扶着老父亲走在湖边,风微凉,关羽的脸却一阵阵发热。一直以来,他不是在练武就是在征战,一心想建功立业,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。如今看到垂垂老矣的父亲,想到孙策的提醒,他意识到“子欲养而亲不在”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实实在在需要他面对的问题。

关毅感觉到了关羽的异常,担心起来,连问了几次。关羽强颜欢笑,只说这两天来回奔波,有些累了,休息两天便好。关毅也没想太多,拉着关羽回他的住处,让关羽好好休息。

关毅住的是一个小院,正面三间,一堂二内,因为集体供应伙食,院子里没有厨房,简单朴素,床帷被褥干干净净,桌上摆着茶具,擦得一尘不染。关羽刚刚坐下不久,便有人赶了过来,问关羽、周仓是否要留饭,是一起去食堂用餐还是送到院里来。关羽很满意,得知这些都是袁权的安排,便主动去拜见袁权,当面表示感谢。

袁权的住处也在工坊内,离关毅的小院不远,只是要大很多,是一个前后三进,正面七间的大院子,左右两个院落。前面是工坊管理人员的住外,中间是办公场所。关羽进了院子,看到不少人来来往往,手里大多都拿着账薄之类的东西,两个中年妇人一边走一边谈论。

“这麋夫人真会算账,我感觉比徐大师还要厉害。”

“嘿嘿,你这就错了,论学问,自然要数徐大师,论算账,还是麋夫人更擅长。徐大师是做大事的人,哪有心思算我们这点小账。麋夫人可是徐州大贾,人家那本事是家传的,不仅会算账,更能赚钱。你我都得小心点,再出错,年终奖可能就要受影响了。”

“那是,那是,别说年终奖,依我看,再这么下去,明天还能不能做这坊长都是个问题呢。唉,我这一把年纪,再学数是不是有点迟了?”

“迟什么迟?袁夫人说了,亡……亡羊补牢,总比不补的好,学一点是一点,这坊长可拿着普通织工的两倍工钱呢,你不想要,有的是人想要。”

“那是,那是。”

关羽很惊讶。这两个妇人都有四五十岁,怎么还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?袁夫人他认识,这麋夫人又是怎么回事,没听过啊。他在前院站定,请人进去通报,时间不长,苌奴走了出来,打量了关羽两眼,请关羽进去。关羽来到中廷,见堂上摆着一张大案,袁夫人与一个年轻女子并坐,一边听汇报一边做批示,指挥若定,忙而不乱。尤其是那年轻女子,一连串的数字从嘴里说出来,连个磕绊都不打。

几个男女汇报完工作,纷纷退下,脸上的神情和关羽刚才遇到的两个妇人一般,既佩服又紧张,匆匆而去,更无半刻停留。

袁权起身,降阶相迎,轻声笑道:“关君回来省亲,老夫子高兴了,整个葛陂都能听到笑声。”

关羽很不好意思,拱手向袁权行礼。“有劳夫人照顾家父,羽感激不尽,特来致谢。”

“没什么,你们随将军征战,我不能上阵厮杀,为你们照顾家人,略尽绵薄之力。关君这次多住一些日子,好好陪陪令尊。我们再用心,也代替不了你啊。”

“多谢夫人美意。我这次是来辞行,我打算带家父前往宛城就医,请本草堂的名医帮他调理一下身体。”

袁权连连点头,表示理解,只是有些遗憾。“关君孝心可嘉,自是好的,只是可惜了,我刚刚托人相中了几个女子,想为关君牵个姻缘,人品、家世都是不错的,令尊也满意,就等关君回来定夺,没想到你却要走了。”

袁权话音未落,耳朵一向不太好的关毅却突然精明起来。“袁夫人,我这病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,不着急,还是请夫人先为长生安排亲事吧。”

“父亲……”

“你不懂。”关毅根本不给关羽说话的机会。“选妻当选贤,家有贤妻,夫无横祸。家有良母,子无纨绔。非世家女子不能当此任,袁夫人介绍的那几个女子我知道,都是一等一的好人家,不仅能相夫,还能教子。若非袁夫人出面,人家可看不上我关家。”

第675章 两难

关羽对世家没好感,听了关毅这话就有点急。换作从前,他说不定就拂袖而去了。经过这几个月的挫折打击,他如今也知道该控制自己的脾气,特别是看到父亲如此苍老,而他却一事无成,连个孩子都没有,心中愧疚,底气便不太足。

其实他也懂关毅说的道理,娶妻当娶贤,有见识的女子不仅能管理家务,还能承担起子女的教育问题,绝不仅仅是传宗接代这么简单。袁权就是个典型,她一个人操持起这个工坊,既解决了军械的加工供应问题,还为孙策笼络人心、提升士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,换一个普通家世的女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。

但他本能的不喜欢世家女子,对这项亲事也没什么热情。

袁权看在眼里,倒也不急,将关羽父子请到堂上,先介绍了麋夫人。关羽这才知道所谓麋夫人就是麋芳的妹妹麋兰,眼下尚未出嫁,只是工坊里的人依照袁权的习惯称其为夫人而已。麋兰打了个招呼,便移到前庭处理事务。袁权在堂上接待关家父子,介绍了一下那几个女子的情况。

关羽d在豫州这么久,对豫州世家并不陌生,一听袁权说的那几家,就知道的确是不错的人选。这几家虽是世家,但家风不错,基本能做到依礼自守,不像有些人那么贪婪,肆无忌惮的侵占人口土地,没有一家是被他们查处过的。看得出来,袁权不仅考虑到了孙策掌握豫州的便利,考虑到了关家的家世,还充分考虑了他的个性,关羽倒不好一口拒绝,只得答应看看。

汉代不像后世,女子对自己的婚事有很大的自主权,只要双方愿意,也不存在婚前不准见面的硬性规定,女子看中了男子,主动上门提亲的也不少见。葛陂工坊是个新鲜事物,在其中参股的世家不少,袁权介绍的这几家有一半倒是工坊的股东。袁权将她们请了来,与关羽见面。

袁权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,这几个女子都相貌端正,举止得当,知书达礼,不仅关毅满意,关羽本人也有些心动。关羽相貌堂堂,一表人材,很受欢迎,尤其是他刚刚勇夺九江的战绩赢得了一片赞美。有这样的武功,封侯拜将是意料中的事啊。

双方原本都很满意,直到关羽说他将随刘备去长安。

世家消息灵通,见多识广,对刘关张三人与孙策的关系也略有耳闻。虽然不知道刘备有什么样的野心,但他们知道刘备要去长安可能是应朝廷的招募,等于放弃了孙策。他们是豫州人,眼下已在孙策的控制之中,就算将来袁绍反攻,豫州也不会是朝廷的。与关羽结亲原本是想加强与孙策的联系,关羽随刘备去长安不符合他们家族的长远利益,很自然地打了退堂鼓,纷纷托人转话拒绝。

关羽本人虽然遗憾,倒也坦然。关毅却很失落。他也没说什么,只是沉默寡言,常常独自叹息。

关羽很愧疚。

数日后,他带着关毅起程,赶往宛城。

……

宛城外,战船如鲫,帆影如织,淯水两岸站满了人,连树上都站了不少人,树枝摇摇晃晃,树上的人开心的大笑,树下的人却一阵阵惊叫,有的甚至破口大骂。

周瑜、黄忠等人快步下了船,来到孙策面前,躬身施礼。孙策还礼,挽着他的手臂,向他一一介绍杨修、马超、阎行等人。杨修与周瑜一见如故,马超、阎行等人的注意力却落在黄忠的身上。他们听说了,论综合能力,黄忠可以算是孙策麾下最全面的一个,能步能骑,长短皆用,尤其是射艺出众,就连孙策本人都自称略逊一筹。

马超很想和黄忠较量一下,但他不敢太草率,免得又像和许褚比武一样丢脸,只是趁着这个机会,先和黄忠拉拉关系,等熟悉了再提出试手的请求。

除了黄忠之外,邓展也是马超等人比较关注的一个。他的战力虽然没有黄忠、许褚等人那么强,但他在武学上的造诣却不弱,破锋七杀就是他编创的。马超等人入孙策营之后,每天跟着练习,深感破锋七杀虽然简单,却非常实用,既易于上手又有提升空间,是一套难得的上乘武艺。即使以马超的自负也觉得破锋七杀不是一般人能够编得出来的。

某位大师说过,年轻时不狂是没本事,年纪大了还狂是没出息。年轻人见识小,见过的人大多是熟人,如果在这个小圈子里都不敢狂,那说明能力有限。等年纪渐长,见的世面大了,知道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,自然就不狂了。这时候还狂就是没有自知之明——十项全能、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奇才毕竟是凤毛麟角。

马超就是这种情况。他天赋好,罕逢敌手,所以少年轻狂。现在接连遇到高手,而且输得心服口服,很自然的就收起了轻狂之心,不敢造次。